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世尊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言:『...「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目前分類:其它佛經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世尊的話

世尊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一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二》中言:『...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按網址超連結,閲覽本文

世尊在《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壽命品第一之二》中言:『...爾時佛告諸比丘。諦聽諦聽。...我今當說勝三修法。苦者計樂。樂者計苦。是顛倒法。無常計常。常計無常。是顛倒法。無我計我。我計無我。是顛倒法。不淨計淨。淨計不淨。是顛倒法。有如是等四顛倒法。是人不知正修諸法。汝諸比丘。於苦法中生於樂想。於無常中生於常想。於無我中生於我想。於不淨中生於淨想。世間亦有常樂我淨。出世亦有常樂我淨。世間法者有字無義。出世間者有字有義。何以故。世間之法有四顛倒故不知義。所以者何。有想顛倒心倒見倒。以三倒故世間之人。樂中見苦。常見無常。我見無我。淨見不淨。是名顛倒。以顛倒故世間知字而不知義。何等為義。無我者名為生死。我者名為如來。無常者聲聞緣覺。常者如來法身。苦者一切外道。樂者即是涅槃。不淨者即有為法。淨者諸佛菩薩所有正法。是名不顛倒。以不倒故知字知義。若欲遠離四顛倒者。應知如是常樂我淨。...』。按網址超連結,閲覽本文。

 世尊在《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中言:『...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讀誦此陀羅尼滿八十萬遍,無量劫來所造五無間等一切諸罪皆悉消滅。...若有在家善男女等誦持之者。其家無有災橫病苦之所惱害。諸有所作無不諧偶。所說言語人皆信受。...常持此咒。設有諍訟無不獲勝。...若被繫閉枷鎖禁其身。誦此咒者即得解脫。... 若有人能常自憶念。誦持此咒。無量善根皆得成就。...』按網址超連結,閲覽本文

世尊在《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中言:『欲斷生死趣度世道者。當念却十二因緣。...道人欲斷十二因緣。當先斷身十事。便為癡。從癡五陰滅。十二因緣亦滅斷。身十事者。外從身內從意故。言身意持。謂不殺。亦謂外從口。內從嫉斷者。謂萬物一切意不起。便瞋恚止。瞋恚止便殺止。殺止便貪欲止。貪欲止便泣止。外口者謂聲。止聲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亦止。無有疑便入道。是為還五陰斷十二因緣本。...』。按網址超連結,閲覽本文

世尊在《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七》中言:『...是時,佛告曰:「聽汝悔過,後莫復犯。所以然者,我自念生死無數,或作驢、騾、駱駝、象、馬、猪、羊,以草養此四大形;或在地獄中,以熱鐵丸噉之;或作餓鬼,恒食膿血;或作人形,食此五穀;或作天形,食自然甘露。無數劫中,形命共競,初無厭足。優波離當知,如火獲薪,初無厭足,如大海水,吞流無足。今凡夫之人亦復如是,貪食無厭足。」。爾時,世尊便說此偈:「生死不斷絕,皆由貪欲故,怨憎長其惡,愚者之所習。」「是故,跋提婆羅,當念少欲知足,無起貪想,興諸亂念。如是,優波離!當作是學。」...』。按網址超連結,閲覽本文

世尊在《佛說布施經》中言:『...爾時舍衛國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佛言:「大王!若求勝妙福報而行施時,慈心不殺,離諸嫉妬;正見相應,遠於不善;堅持禁戒,親近善友;閉惡趣門,開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復次行施,隨自心願,獲其報應。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軟觸,親手布施,得眾人尊重、眷屬圓滿、富貴安樂之報;或以飲食布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燈布施,而得天眼;或以音樂布施,而得天耳;或以湯藥布施,而得長壽;或以住處布施,而得樓閣、田園;或以法說布施,而得甘露。」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復得十種報應。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婬欲、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貪、不瞋、不癡而得命不中夭,財無散失,眷屬清潔,所言誠諦,離諸嫉妬,人所喜見,親友和睦,不墮貧賤,顏貌端正,智慧相應,獲報如是。」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身相端嚴、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隱、成就辯才。如是南贍部洲一切眾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屬——如上布施,隨願所求,無不圓滿。」...』。按網址超連結,閲覽本文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8)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來諸眾生故。說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羅尼法。即說咒曰。

南謨颯哆南(一) 三藐三勃陀俱胝南(二) 怛姪他(三) 唵折戾(四) 主戾(五) 准締(六) 娑婆訶(七)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讀誦此陀羅尼滿八十萬遍無量劫來所造五無間等。一切諸罪皆悉消滅。所在生處皆得值遇諸佛菩薩。所有資具隨意充足。生生常得出家。具持菩薩律儀淨戒。恒生人天不墮惡趣。常為諸天之所守護。若有在家善男女等誦持之者。其家無有災橫病苦之所惱害。諸有所作無不諧偶。所說言語人皆信受。若有誦此陀羅尼咒滿十萬遍。夢中得見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自見口中吐出黑物。若有重罪誦滿二十萬遍。夢中亦見諸佛菩薩。亦復自見吐出黑物。若有五逆罪。不得如是善夢之者。宜應更誦滿七十萬遍。是時還得如前之相。乃至夢見吐出白色如酪飯等。當知此人即是罪滅。清淨之相。

復次我今說此大陀羅尼所作之事。若於佛像前。或於塔前若清淨處。以瞿摩夷塗地。而作方壇隨其大小。復以花香幡蓋飲食燈燭。隨力所辦而供養之。復咒香水散於四方上下以為結界。於壇四角及壇中央。皆各置一香水之瓶。持咒之者於其壇中。面向東方胡跪。誦咒一千八遍。其香水瓶即便自轉。叉手捧雜花。咒千八遍。散一鏡面。又於鏡前正觀。誦咒亦千八遍。得見佛菩薩像。應咒花百八遍。而散供養。隨請問法無不決了。若有鬼病以咒茅草而拂病人即得除愈。若有幼小為鬼所著。以五色縷應令童女搓以為線。一咒一結滿二十一。用繫其頸。以芥子咒滿七遍。散其面即便除差。

復次有法。於病者前墨畫其形。咒楊枝打之。亦便除差。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出家緣經(大正藏第17 冊 No.0791)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1)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俱,千二百五十。是時難提優婆塞與五百優婆塞,出王舍城上耆闍崛山,往詣佛所,頭面禮足,長跪叉手問佛:「大德!願聞優婆塞五戒;毀犯正戒,有何惡事?」

佛答:「難提優婆塞!楚害生命有十惡事。何等十?現世常懷害心;後世毒心隆赫,恒被痛害;怨怨不息,人不喜見;思慮多惡,見者怖懼;眠不安寐;夢則惶怖;覺則驚悸;死時狂勃種短命栽;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人多病少命。是為十惡事。

「偷劫他財,有十惡事。何等十?貪餮深重,恒為眾疑;能興重惡,行則非時,動則非法;親友惡逆,賢良踈遠;敗戒果敢;常懼王伺,須財市命;種遺寶物;貧弊之業;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人,飢寒困苦,致財良難,雖獲少財,五事共之——王、賊、水、火及惡妻子;今乃藏埋,會亦當失。是為十惡事。

「邪婬有十惡事。何等十?常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敗軀身;不檢其妻,不守財賄;常為人疑,宗親不信;種業如是;門不貞潔;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女,非獨一主,設得為男,馳騁邪婬,自失其妻。是十惡事。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薩生地經 (大正藏第14冊)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節錄自:CBETA 電子佛典 V1.10)

 聞如是:

 一時佛遊於迦維羅衛國釋氏精廬,尼拘類樹下坐,與五百比丘眾俱。

 是時,城中有釋種長者子,名差摩竭,行詣佛所,稽首畢,一面坐,叉手白佛言:「菩薩何行,疾得無上正真之道,普具三十二相,從一佛國到一佛國,臨壽終時其心不亂,所生不墮八難之處,常知去來之事,悉成諸法周滿達事,知一切法無所罣礙,信解空行,得不起法忍,恒以至心欲作沙門,未曾犯戒,不樂居處?」 

佛言:「大哉!差摩竭!乃問菩薩之行,忍辱為本,以立忍力乃疾得佛。忍有四事,何等為四?一曰、若罵詈者默而不報;二曰、若撾捶者受而不挍;三曰、若瞋恚者慈心向之;四曰、若輕毀者不念其惡。」 

佛時頌曰: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布施經 (大正藏第16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詔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1)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說布施法。有三十七種: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當得離眾嫉妬,人所崇敬;

二、依時施,得三業清淨,四時安隱;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愛道比丘尼經 (大正藏第24冊)                                失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1)

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上 附北涼錄

爾時佛遊於迦維羅衛釋氏精盧。與諸大比丘眾俱。是時大愛道裘曇彌。行到佛所。稽首作禮遷住一面。叉手白佛言。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有樂。欲出家為道。佛言。且止裘曇彌。無樂以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當盡壽命清淨潔己。究暢梵行靜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無邪念欲。心與空寂為娛樂。時大愛道。即復求哀言。如是行者為可不乎。願佛見過度得至泥洹。如是至三。佛不肯聽之。便復前作禮遶佛而去。去後未久。佛與諸大比丘俱。從釋氏精盧行入迦維羅衛。時大愛道。聞佛從諸弟子來入國中。心大歡喜。即行到佛所。叉手前稽首。禮佛足下却坐。須臾起長跪叉手。前復白佛言。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使得無上正真之道。我以居家有信有樂。曉知無常。如是樂欲出家為道。佛言。止止裘曇彌。無樂以母人入我法律服我法衣者。當盡壽命清淨潔己。究暢梵行靜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無邪念欲。心與空寂為娛樂。時大愛道。即復求哀言。如是行者為可不乎。願佛見過度得至泥洹。如是至三。佛復不肯聽之。前後作禮遶佛而去。自感愁毒悔過悲哀。淚出不能自止。自念。作女人情態罪患乃當如是。即便作大願。願一切諸菩薩及人非人。莫復更此女人想態也。今要當求佛。盡形壽終不懈倦。佛時與大比丘留止是國。避雨三月補納成衣已著衣持鉢出國而去。大愛道即與諸老母等。俱行追佛。佛轉到那和縣頓止河上。大愛道便前稽首作禮遷住。白佛言。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有樂。曉知無常。如是樂欲出家為道。佛言。止止裘曇彌。無樂令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當盡壽命清淨潔己。究暢梵行靜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無邪念欲。心與空寂為娛樂。時大愛道。即復求哀言。如是行者為可不乎。願佛見過度得至泥洹。如是至三。佛復不肯聽之。便復前作禮遶佛而去。退住於外門被弊敗之衣。踱跣而立。淚出如雨。面目顏色垢穢流離。衣服污塵身體疲勞。歔欷悲啼不能自勝。自悔恣態惡有八十四。迷亂丈夫使失道德。佛知深諦實如是審。天下男子。無不為女人所惑者。甚難甚難。我今用是態欲故。要當潔己不敢厥廢也。唯子當度母耳。終不失子本願也。賢者阿難。見母大愛道如是不樂。即問言。裘曇彌。何因著弊衣踱跣。面目流離身上蒙塵。疲勞悲涕乃爾耶。大愛道答言。賢者阿難。今我用母人。故不得受佛法律。是故自悲傷耳。阿難言。止止裘曇彌。且自寬意。莫復悲懷乎。待我今入當向佛說是事。令母得安隱。使母歡喜。大愛道報言。阿難。唯賢者當見過度使得成立。賢者阿難即入。叉手長跪稽首佛足下。三自歸命。前白佛言。我從佛聞。母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今大愛道。以至心欲受佛法律。其以居家有信有樂。曉知無常。自審欲態。深知已諦。今欲出家為道。願佛許之。佛言。止止阿難。無樂使母人入我法律為沙門也。所以者何。必危清高之士故。譬如阿難族姓之家生子。多女少男者。當知其家欲微矣。為已弱衰。不得大強盛也。今使母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淨梵行不得久住也。復譬如稻田禾稼且熟而有惡露災氣。則令善穀傷敗。令使母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淨梵行大道不得久興盛。何以故。阿難。復譬如好良田持蒺[卄/梨]種散其中。必敗良田。今使母人入我法。譬如是。母人入我法律中者。無有成我法時。但猗我法欲壞敗清淨梵行。使墮欲中立罪之根耳。阿難復言。今大愛道。多有善意於佛。佛初生時乃自育養至于長大。皆從大愛道善樂之德也。佛言阿難。有是。大愛道信多有善意。於我有大恩。我生七日而母亡。大愛道育養我至于長大。今我天上天下最尊。自致作佛。號名如來無上正真覺。亦念多有恩德於我。我念大愛道其恩大重。大愛道。但由是恩故。得來自歸佛自歸法自歸比丘僧。又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不復疑苦。不復疑習。不復疑盡。不復疑諦。乃成其道成其信。成其禁戒。成其名聞。成其布施。成其智慧。亦能自禁制。不殺生。不盜竊於他人。不婬妷於女欲。不妄語證人罪。不飲酒迷亂。如是阿難。正使人終身相給施與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因緣醫藥。不及此恩德也。億百千分也。佛告阿難。假使母人欲作沙門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當盡形壽學而持之。自紀信解專心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其已能如是者。可得入我法律戒中也。何謂為八敬。一者比丘持大戒母人比丘尼。當從受正法。不得戲故輕慢之。調欺咳笑說不急之事。用自歡樂也。二者比丘持大戒。半月以上。比丘尼當禮事之。不得故言新沙門勞精進乎。今日寒熱乃爾耶。設有是語者。便為亂新學比丘意。常自恭敬謹勅自修。勸樂新學遠離防欲憺然自守。三者比丘比丘尼。不得相與並居同止。設相與並居同止者。為不清淨。為欲所纏。不免罪根。堅當自制明斷欲情憺然自守。四者三月止一處自相撿挍。所聞所見當自省察。若邪語受而不報。聞若不聞。見若不見。亦無往反之緣憺而自守。五者比丘尼不得訟問自了。設比丘以所聞所見。若比丘有所聞見訟問比丘尼。比丘尼即當自省過惡。不得高聲大語自現其欲態也。當自撿挍憺而自守。六者比丘尼有庶幾於道法者得問比丘僧經律之事。但得說般若波羅蜜。不得共說世間不急之事也。設說不急之事者。知是人非為道也。是為世間放逸之人耳。深自省察憺而自守。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法律之戒。當半月詣眾僧中自首過懺悔。以棄憍慢之態。今復如是自恥慚愧。深自省察憺而自守。八者比丘尼雖百歲持大戒。當處新受大戒比丘下坐。當以謙敬為作禮。是為八敬之法。我教女人。當自束修不得踰越。當以盡壽學而行之。假令大愛道。審能持此八敬法者。聽為沙門。賢者阿難受佛語已。以熟諦思惟深而且要。便起作禮而出。報大愛道言。裘曇彌。勿可復愁憂也。已得捨家之信。去家就道。亦甚安隱矣。佛說。女人作沙門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但當終身勤意學而行之耳。持意當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爾時阿難。便一一為母說佛教勅八敬之事言。能如是者。可得入佛法律。於是大愛道。聞是語即大歡喜而言。唯諾阿難。聽我一言。譬如四姓家女。沐浴塗香衣被莊嚴之事。而人復欲利之。如是寧當益安隱不。對曰無不安隱也。復以好華香珍寶結為步瑤。持與女人。豈不愛樂頭首受乎。今佛所教勅八敬法者。我亦觀心。願以頭頂受而行之。遂樂所業萬不惟恨。自約如是無不悅豫。

爾時佛便授大愛道十戒為沙彌尼。沙彌尼奉戒者。斷之根也。不得殺生禽獸蟲蛾斫樹生折草華。終無害心。不得盜不得偷。不得貪人財物。或娛色欲。軟細語言令人迷亂。貪得布施以為家業。此利墮貪盜之中。比丘尼當慎莫豫也。

爾時大愛道。便受十戒為沙彌尼。何等為十戒。為賢者道。當以慈心不起毒意。盡形壽不得殘殺群生傷害人物。常念所生當慈念之。精進行道。欲度父母及一切人。慎無溫訟求直害彼。蜎飛蠕動蚑行之類。一不得傷害。恒欲濟生慈心於道。及見殺者為其墮淚。聞聲不食。常當悲哀之。自誓婬欲之根。乃致是哉乎。作是得是不與他人。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二者盡形壽不得偷盜。不得貪財。買賤賣貴圭合銖兩。一不得欺人。心存于道靜志自守。口不教人買使奴婢借倩僮客。或人惠施財寶及男子衣被。一不得取。若受者為不清淨。是為勃亂。不得服飾衣珍寶之衣。不得著珠環瓔珞。不得坐高床幃帳之中。若有此想為不清淨。衣取蓋形。莫用文采。飯取充口。立其四大。莫著味。積穢惡寶人與莫受。惡從何得前耶。若設受者為不清淨。為人說經。前歎罪惡地獄之患。賢者當知。天上之福不可稱量。違說世間生死之事也。若設布施者。寧就斬手不取非財也。寂然自守堅離色欲。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大正藏第13冊)

                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22)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於如來神通境界大寶莊嚴最勝道場大菩薩宮中。而彼道場皆是如來威神建立。積集廣大勝福莊嚴。圓滿廣大福智妙行。現轉一切佛法勝報。顯示如來無邊神變加持之力。善入無礙境界大智。一切見者生大喜悅。入念慧行普遍運行。無動妙智。於無邊劫修集無量眾功德聚。而佛世尊。現證諸法平等覺道。轉妙法輪。能善調伏無邊學眾。已於諸法得大自在。善知一切眾生心意及諸根性。已能到於最上彼岸。善斷一切種子習氣。得無發悟佛身輕安。是時與大苾芻之眾六百八十萬人俱。皆住近心。悉斷一切煩惱種習。皆是如來法王之子。能善出生諸無所得甚深法行。身相端嚴威儀圓備。作大福田正智具足。復有無量無數不思議無等比不可說不可說諸大菩薩摩訶薩眾。悉獲無所得菩薩智忍。已超菩薩灌頂之位。而能游戲無加行位菩薩神通。得無盡陀羅尼及諸菩薩陀羅尼門。於諸菩薩首楞嚴王三摩地中而得自在。一切眾生歡喜樂見。已得菩薩諸無礙解。出生菩薩無發悟行。深心安住殊妙莊嚴。其名曰無盡藏菩薩摩訶薩。無量慧菩薩摩訶薩。無邊慧菩薩摩訶薩。無緣觀菩薩摩訶薩。常精進菩薩摩訶薩。精進慧菩薩摩訶薩。無斷辯才菩薩摩訶薩。無著無畏積菩薩摩訶薩。畢竟義慧菩薩摩訶薩。如是等無量無數不思議無等比不可說不可說諸大菩薩摩訶薩眾而共集會。

爾時世尊。以菩薩行位。方便出生無障礙門甚深正法。而用莊嚴諸菩薩道。成辦一切佛法力無畏等真實智行。入一切法最上自在總持印門。入無礙解決定出生大神通智妙境界門。宣示一切不退轉輪。普攝諸乘住平等理。混入法界無分別性。隨諸眾生根性意樂開示演說。隨知真實決定正法。破諸魔境。以深固法理。止息一切煩惱見等。入無著慧。宣說普遍廣大迴向善方便智。入一切佛平等性智。以無著加持法門如實決定宣說諸法。於無分別非無分別悉入平等。覺了甚深緣生之法。積集無量福智妙行。佛身語心平等莊嚴。隨知一切念慧行等無盡慧門。以四聖諦理顯示聲聞乘法。以覺了身心智顯示緣覺乘法。以得一切智灌頂顯示大乘之法。入一切法自在理中。出生如來無邊功德。是故如來開示演說。施設表了。分別解釋。顯明宣暢。

爾時世尊。將說如是廣大甚深決定法時。忽然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大水充滿。猶如大海。下至地界。上至大寶莊嚴最勝道場。又如劫壞水災現時。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滿。下至水輪混如一海。今此大水亦復如是。然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大水一切充滿。其中國土城邑聚落及諸人民悉無所壞亦無障礙。及閻浮提諸四大洲乃至大海須彌山等。欲界諸天一切宮殿。悉無少分損壞障礙。先現如是相已。後復於此大水之中。出現俱胝那庾多百千廣大蓮花。其花高顯。瑠璃為莖。帝青為枝。閻浮檀金而為其葉。吉祥藏寶以為其鬚。馬瑙為臺。真珠交絡。一一花有無數俱胝多百千葉。其葉量廣一俱盧舍。是諸蓮花於大寶莊嚴最勝道場中。涌現虛空。高一多羅樹。一切大眾坐蓮花上。於蓮花中隨其色相放大光明。是光普照十方無量阿僧祇佛剎。此諸光明廣照耀時。而此會中一切大眾歎未曾有。合掌恭敬咸作是言。今現如是希有瑞相。將非世尊說妙法邪。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帝釋所問經(大正藏第01NO.0015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詔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5)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伽陀國王舍城東菴羅園,大婆羅門聚落之北,毘提呬山帝釋巖中,與大眾俱。

爾時,帝釋天主聞佛在摩伽陀國毘提呬山帝釋巖中,即告五髻乾闥婆王子言:「汝可知不?我聞佛在摩伽陀國毘提呬山帝釋巖中,我欲與汝共詣佛所親近供養。」是時,五髻乾闥婆王子聞是語已,白帝釋言:「甚善!天主!」作是言已,即持瑠璃寶裝箜篌,隨從帝釋。時彼天眾,聞帝釋天主與五髻乾闥婆王子,發心往詣佛所親近供養,亦各發心,樂欲隨從往詣佛所親近供養。

爾時,帝釋天主與五髻乾闥婆王子及彼天眾,從彼天沒,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即到摩伽陀國毘提呬山側。是時,彼山忽有大光普徧照耀。其山四面所有人民,見彼光已,互相謂言:「此山何故有大火燃,映蔽本相猶如寶山?」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法句經 (大正藏第85冊)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8)

佛說法句經諸菩薩融心覺序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日月宮中勝藏殿上。與天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勝積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金剛藏菩薩。金剛幢菩薩。金剛慧菩薩。觀世音菩薩。決定慧菩薩。彌勒菩薩。三世辯菩薩。常住願菩薩。勢力自在菩薩。無起作菩薩。常慈菩薩。常視一相光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寶明。與無量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百千萬人。復有無量天龍夜叉。護法善神。及餘他方無數菩薩。皆悉集會。

 

不壞諸法菩薩說宿緣品第二

於是。眾中有菩薩。名不壞諸法寶明。承佛神力。前白佛言。世尊。我於往昔然燈佛所出家學道。彼時名字等賢比丘。爾時世尊。即授於我今菩薩記。號曰不壞諸法。爾時寶明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授我號為寶明乎。唯願世尊。說此寶明名字所以。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慈悲喜捨品(大正藏第11冊卷第十六及第十七)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節錄自:CBETA漢文大藏經-大正新脩大藏經1988版本Rev. 1.33)

慈悲喜捨品第五之一(卷第十六)

「復次舍利子!彼住信菩薩,諸佛世尊審知其器,堪可任持菩薩藏正法之器、是諸佛法器,如是知已即詣其所,隨應為說菩提道法。

「舍利子!以是緣故,當知住信菩薩是大法器。

「舍利子!我念過去世阿僧祇劫前,復過無量不思議阿僧祇劫數,爾時有佛出現世間,其名大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於其世間天人阿脩羅、沙門婆羅門等諸大眾中,以自通力圓證聖果。為諸大眾宣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文義深遠純一無雜,圓滿清白梵行之相。舍利子!彼大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諸眾會中,有七十二那庾多聲聞大眾,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到於彼岸。彼時有國名最勝幢,有大國王名最勝壽。正法治化,國土廣大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其王有子名精進行,色相端嚴人所樂觀,宿種善根,已曾親近過去百千那庾多俱胝諸佛如來恭敬供養。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八正道經(大正藏第02冊)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節錄自:CBETA漢文大藏經-大正新脩大藏經1988版本Rev. 1.10 (UTF8)) 

佛說八正道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弟子:「聽我說邪道亦說正道。何等為邪道?不諦見、不諦念、不諦語、不諦治、不諦求、不諦行、不諦意、不諦定。是為道八邪行。

「何等為道八正行?一者諦見。諦見為何等?信布施、信禮、信祠、信善惡行自然福、信父母、信天下道人、信求道、信諦行、信諦受。今世後世,自黠得證自成。便相告說是為諦見

「第二諦念為何等?所意棄欲、棄家、不瞋恚怒、不相侵,是為諦念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