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世尊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言:『...「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目前分類:阿含經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阿含經簡介                           (節錄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含梵文巴利文āgama),也作阿鋡、阿含暮、阿笈摩。阿含是部派佛教基本經典,有南傳與北傳之分。北傳的漢譯四部《阿含經》,是在公元四至五世紀時由梵語翻譯而來。南傳則稱為五部「尼柯耶(Nikaya)」,是以巴利語記載。

釋名

梵語Agama是由彼而此,「來」或「去」的意思,因此古譯阿含為「趣」與「歸」,是「展轉傳來」,有傳授傳承的意思,如《瑜伽師地論》卷85 :「如是四種,師弟展轉傳來於今;由此道理,是故說名阿笈摩 。」僧肇《長阿含經序》說:「秦言法歸。……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善見律毘婆沙》卷一:「容受聚集義名阿含。如修多羅說:佛告諸比丘:我於三界中,不見一阿含,如畜生阿含,純是眾生聚集處也。」

《長阿含經序》認為,《阿含經》乃「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翻譯名義集》把「阿含」譯為「無比法」或「教」,意思是「法之最上者也」。

源流

律藏記載,佛入滅(涅槃)後,摩訶迦葉尊者(Mahā-kāśyapa)在外聞之返回,由於有人表示佛入滅之後便可無拘無束,三個月後在摩揭陀國阿闍世王支持下,摩訶迦葉尊者遴選五百阿羅漢在王舍城七葉窟結集三藏,史稱「五百結集」或「第一結集」。摩訶迦葉尊者等為上座,優婆離尊者(Upali)誦出律,阿難尊者(Ānanda)誦出釋迦牟尼佛所說之「經」(修多羅),分為五大部阿含,《阿含經》的基本內容此時就已確定,具體過程各部派記載不盡相同。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阿含經 (大正藏第01冊) (卷第 ~ 第十)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68)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身口,則防之以禁律;明善惡,則導之以契經;演幽微,則辨之以法相。然則三藏之作也,本於殊應,會之有宗,則異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誦。法相,阿毗曇藏也,四分五誦。契經,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誦,《中阿含》四分五誦,《雜阿含》四分十誦,此《長阿含》四分四誦,合三十經以為一部。

阿含,秦言法歸。法歸者,蓋是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其為典也,淵博弘富,韞而彌廣;明宣禍福賢愚之迹,剖判真偽異齊之原,歷記古今成敗之數,墟域二儀品物之倫。道無不由,法無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開析修途,所記長遠,故以長為目。翫茲典者,長迷頓曉。邪正難辨,顯如晝夜;報應冥昧,照若影響;劫數雖遼,近猶朝夕;六合雖曠,現若目前。斯可謂朗大明於幽室,惠五目於眾瞽,不闚戶牖,而智無不周矣。

大秦天王,滌除玄覽,高韻獨邁,恬智交養,道世俱濟,每懼微言翳於殊俗。以右將軍使者司隸校尉晉公姚爽,質直清柔,玄心超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上特留懷,每任以法事。以弘始十二年歲次上章閹茂,請罽賓三藏沙門佛陀耶舍出律藏一分四十五卷,十四年訖。十五年歲次昭陽赤奮若,出此《長阿含》訖。涼州沙門佛念為譯,秦國道士道含筆受。時,集京夏名勝沙門,於第校定,恭承法言,敬受無差,蠲華崇朴,務存聖旨。余以嘉遇猥參聽次,雖無翼善之功,而預親承之末,故略記時事,以示來賢焉。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阿含經 (大正藏第01冊) (卷第十一 ~ 第)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68)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一

(一五)第二分阿[少/兔]夷經第十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冥寧國阿[少/兔]夷土,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入阿[少/兔]夷城乞食。爾時,世尊默自念言:「我今乞食,於時如早,今宜往詣房伽婆梵志園觀。」比丘須時至,然後乞食。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阿含經 (大正藏第01冊) (卷第一 ~ 第十五)

東晉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年六月了於東亭寺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道祖筆受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76)

中阿含經卷第一

中阿含七法品第一(有十經)(初一日誦)(有五品半合有六十四經)

 善法.晝度樹.城.水.木積喻.善人往.世福.日.車.漏盡七

(一)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經第一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阿含經 (大正藏第01冊) (卷第十六 第三十)

東晉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年六月了於東亭寺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道祖筆受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76)

中阿含經卷第十六

(七一)中阿含王相應品蜱肆經第七(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尊者鳩摩羅迦葉遊拘薩羅國,與大比丘眾俱,往詣斯惒提,住彼村北尸攝惒林。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阿含經 (大正藏第01冊) (卷第三十一 第四十五)

東晉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年六月了於東亭寺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道祖筆受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76)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一

(一三二)大品賴吒惒羅經第十六(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與大比丘眾俱,往至鍮蘆吒,住鍮蘆吒村北尸攝惒園中。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阿含經 (大正藏第01冊) (卷第四十六 第六十)

東晉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年六月了於東亭寺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道祖筆受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76)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六

(一七六)心品行禪經第五(第四分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經 (大正藏第02冊) (卷第一 ~ 第十)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105)

雜阿含經卷第一

(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經 (大正藏第02冊) (卷第十一 第二十)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105)

雜阿含經卷第十一

(二七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經 (大正藏第02冊) (卷第二十一 第三十)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105)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一

(五五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利弗妬路國,尊者阿難及尊者迦摩亦在波羅利弗妬路雞林精舍。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經 (大正藏第02冊) (卷第三十一 第四十)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105)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一

(八六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經 (大正藏第02冊) (卷第四十一 第五十)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105)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一

(一一二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毘羅衛國尼拘律園。時,有眾多釋氏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經(失譯) (大正藏第02冊)                        附吳魏二錄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19)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薩國,多比丘俱行往竹中,一竹中止,行止陬中柏樹間。在時,佃家婆羅門,姓為蒲盧,一竹外多犁者共會飯,能五百犁。是時佛念日尚早,今居前一竹中,行到佃家。多犁者飯時會,佛便至佃家飯會處。佃家見佛從來,已見為說如是:「我為自犁自種,已自犁自種為食;卿具譚行者,可犁可種,已犁已種當食。」佛報佃家說如是:「我亦犁亦種,已犁已種食。」佃家報佛如是:「雖佛說如是,我為犁為種,已犁已種食。我不見卿種具,若牛、若槅、若轅、若扠鄧,但言佃家種,從後說絕。我不見種具,說種具令我知種。」佛報:「信為種,行為水,慧為牛,慚為犁,心為鄧,意為金,身守口守食為壟,至誠治不止為竟,精進不舍槅,行行為安隱,行不復還已,行無有憂。如是已種,從是致甘露;如是種,一切從苦得脫。」便佃家滿器飯至佛上:「真佛能佃,實佛大佃,願取我飯,哀故。」佛報說如是:「已說經故不可食,行者自知是法已問。佛說經常法如是,增法不必從是望道,但結盡疑索意止。是飯食飲供養祠,如是地入與中大福。」婆羅門復白佛:「我今為是食與誰?」佛報如是:「無有世間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一切令是飯食不能得消,但佛亦得道者,持是飯行,至無有虫水便投中,若空地無有草掘埋。」婆羅門已受佛言便行,無有虫水投中,已投中烟出燃沸大沸作聲,譬喻如揣鐵赤葉鐵一日在火燒,便投水便熱出滊出沸大沸有聲。如是已婆羅門持飯著水中,便烟出然沸大沸作聲。婆羅門驚怖毛起,便持頭面著佛足作禮言:「我可從佛得作沙門,離惡受教誡,從佛受行。」佛言:「可淨行道已從是。」婆羅門從佛受教誡,竟佛法到得不著道。

佛說如是。

(二)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譯雜阿含經 (大正藏第02冊) (卷第一 ~ 第九)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39)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一

初誦第一

(一)

如是我聞: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譯雜阿含經 (大正藏第02冊) (卷第 第十六)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39)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丹本第十八卷初准)

(一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犢子梵志往詣佛所,慰問如來,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將欲請問。汝若多聞,願垂聽察。」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壹阿含經 (大正藏第02冊) (卷第一 ~ 第十七)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66)

增壹阿含經序  晉沙門釋道安撰

四阿含義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復重序也。增壹阿含者,比法條貫以數相次也。數終十,令加其一,故曰增一也;且數數皆增,以增為義也。其為法也,多錄禁律,繩墨切厲,乃度世檢括也。外國巖岫之士、江海之人,於四阿含多詠味茲焉。

有外國沙門曇摩難提者,兜佉勒國人也,齠齓出家,孰與廣聞,誦二阿含,溫故日新,周行諸國,無土不涉。以秦建元二十年來詣長安,外國鄉人咸皆善之,武威太守趙文業求令出焉。佛念譯傳,曇嵩筆受,歲在甲申夏出,至來年春乃訖,為四十一卷,分為上下部。上部二十六卷全無遺忘,下部十五卷失其錄偈也。余與法和共考正之,僧[(丰*力)/石]、僧茂助校漏失,四十日乃了。此年有阿城之役,伐鼓近郊,而正專在斯業之中。全具二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須蜜、僧伽羅剎,傳此五大經。自法東流,出經之優者也。四阿含四十應真之所集也,十人撰一部,題其起盡,為錄偈焉,懼法留世久,遺逸散落也。

斯土前出諸經班班,有其中者,今為二阿含,各為新錄一卷,全其故目,注其得失,使見經尋之差易也。合上下部,四百七十二經。凡諸學士撰此二阿含,其中往往有律語,外國不通與沙彌、白衣共視也。而今已後,幸共護之,使與律同,此乃茲邦之急者也。斯諄諄之誨,幸勿藐藐聽也。廣見而不知護禁,乃是學士通中創也。中本起康孟祥出,出大愛道品,乃不知是禁經,比丘尼法甚慊切真,割而去之,此乃是大鄙可痛恨者也。此二經有力道士乃能見,當以著心焉,如其輕忽不以為意者,幸我同志鳴鼓攻之可也。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壹阿含經 (大正藏第02冊) (卷第十八 第三十四)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66)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八

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一

(一)

聞如是: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壹阿含經 (大正藏第02冊) (卷第三十五 第五十一)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66)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五

七日品之餘

(七)

聞如是: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