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世尊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言:『...「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目前分類:法華經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妙法蓮華經簡介               (節錄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梵文:सद्धर्मपुण्डरीकसूत्र,Sad-dharma Puṇḍárīka Sūtra)。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ṇḍárī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槃之最後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比起其他經典尚有階級上下之分,所以《法華經》也譽爲「經中之王」。

漢傳版本:

漢譯版本共有四種,但現存只有三種:包括西晉竺法護所譯的十卷的《正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八卷《妙法蓮華經》,隋闍那崛和達摩笈多所譯的七卷《添品妙法蓮華經》。

法華宗旨:

在大乘佛法興起的時代,有了以「聲聞」、「緣覺」為二乘或小乘,以「菩薩」為大乘的說法。《法華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結集的代表作品,提出了「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思想,融會三乘為一乘(佛乘)。以「聲聞」、「緣覺」二乘為方便(權)說,「二乘」終究要以成佛為最終目標(如「化城喻品」所說),開啟了「回小向大」的門徑,這是一種嶄新的學說思想,也是本經的主旨所在,在佛教思想史上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妙法蓮華經 (大正藏第09冊)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38)

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昔如來於耆闍崛山中,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眾,演說大乘真經,名無量義。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慧光現瑞洞燭幽顯,普佛世界六種震動,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歡喜讚歎,以為是經乃諸佛如來祕密之藏,神妙叵測,廣大難名,所以拔滯溺之沈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遠莫可涯涘。泝求其源,肇彼竺乾流於震旦,爰自西晉沙門竺法護者初加翻譯,名曰正法華;暨東晉龜茲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重翻,名曰妙法蓮華;至隋天竺沙門闍那笈多所翻者,亦名妙法。雖三經文理重沓互陳,而惟三藏法師獨得其旨。第歷世既遠不無訛謬,匪資刊正漸致多疑,用是特加讐校,仍命鏤梓以廣其傳。

嗚呼!如來愍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歷劫纏繞無有出期,乃為此大事因緣現世,敷暢妙旨,作殊勝方便,俾皆得度脫超登正覺,此誠濟海之津梁而燭幽之慧炬也。善男子、善女人,一切眾生,能秉心至誠持誦佩服頂禮供養,即離一切苦惱,除一切業障,解一切生死之厄。不啻如飢之得食,如渴之得飲,如寒之得火,如熱之得涼,如貧之得寶,如病之得醫,如子之得母,如渡之得舟,其為快適欣慰,有不可言。

噫!道非經無以寓,法非經無以傳。緣經以求法,緣法以悟道,方識是經之旨清淨微妙第一希有。遵之者則身臻康泰,諸種善根圓滿具足,如蓮華出水不染淤泥,即得五蘊皆空、六根清淨,遄躋上善以成於正覺者不難矣。苟或沈迷膠固,甘心墮落絕滅善根,則身罹苦趣,輪回於生死之域者,其有紀極哉?雖然善惡兩途由人所趨,為善獲吉,為惡獲凶,幽明果報不爽錙銖。觀於是經者,尚戒之哉!尚勉之哉!

永樂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鳩摩羅什譯

           (節錄自:報佛恩網)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普賢菩薩行願讚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V1.18 Big5普及版)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

                          諡大鑑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一切三世人師子  我今禮彼盡無餘  皆以清淨身口意

身如剎土微塵數  一切如來我悉禮  皆以心意對諸佛  以此普賢行願力

於一塵端如塵佛  諸佛佛子坐其中  如是法界盡無餘  我信諸佛悉充滿

於彼無盡功德海  以諸音聲功德海  闡揚如來功德時  我常讚歎諸善逝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添品妙法蓮華經 (大正藏第09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共笈多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29)

添品妙法蓮華經序                                隋仁壽元年崛多笈多二法師添品

《妙法蓮華經》者,破二明一之指歸也。降神五濁,弘道三乘,權智不思,大悲難極,先設化城之迹,後示繫珠之本,車雖有異,雨實無差;記以正覺之名,許以真子之位,同入法性,歸之於此。昔燉煌沙門竺法護,於晉武之世譯《正法華》;後秦姚興,更請羅什譯《妙法蓮華》。考驗二譯,定非一本。護似多羅之葉,什似龜茲之文。余撿經藏,備見二本,多羅則與《正法》符會,龜茲則共《妙法》允同,護葉尚有所遺,什文寧無其漏?而護所闕者,《普門品》偈也;什所闕者,《藥草喻品》之半,《富樓那》及《法師》等二品之初,《提婆達多品》、《普門品》偈也。什又移《囑累》在《藥王》之前,二本陀羅尼並置《普門》之後。其間異同,言不能極。

竊見《提婆達多》及《普門品》偈,先賢續出,補闕流行。余景仰遺風,憲章成範,大隋仁壽元年辛酉之歲,因普曜寺沙門上行所請,遂共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師,於大興善寺重勘天竺多羅葉本,《富樓那》及《法師》等二品之初勘本猶闕,《藥草喻品》更益其半,《提婆達多》通入《塔品》,《陀羅尼》次《神力》之後,《囑累》還結其終。字句差殊,頗亦改正,儻有披尋,幸勿疑惑。雖千萬億偈,妙義難盡,而二十七品,本文且具。所願四辯梵詞,遍神州之域;一乘祕教,悟象運之機。聊記翻譯,序之云爾。

 

添品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大正藏第09冊)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9)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大林精舍重閣講堂,告諸比丘:「却後三月我當般涅槃。」

尊者阿難即從座起,整衣服,叉手合掌,遶佛三匝為佛作禮,胡跪合掌,諦觀如來,目不暫捨。長老摩訶迦葉、彌勒菩薩摩訶薩亦從座起,合掌作禮,瞻仰尊顏。

時三大士異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如來滅後,云何眾生起菩薩心、修行大乘方等經典、正念思惟一實境界?云何不失無上菩提之心?云何復當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滅除諸罪?父母所生清淨常眼,不斷五欲而能得見諸障外事?」

佛告阿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昔在耆闍崛山及餘住處,已廣分別一實之道;今於此處,為未來世諸眾生等,欲行大乘無上法者,欲學普賢行。普賢行者,我今當說其憶念法。若見普賢及不見者除却罪數,今為汝等當廣分別。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量義經 (大正藏第09冊)               蕭齊天竺三藏曇摩伽陀耶舍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21)

德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俱,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金輪、銀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各與眷屬百千萬數而自圍遶,來詣佛所,頭面禮足,遶百千匝,燒香、散華,種種供養;供養佛已,退一面坐。

其菩薩名曰:文殊師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無憂藏法王子、大辯藏法王子、彌勒菩薩、導首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花幢菩薩、花光幢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常精進菩薩、寶印手菩薩、寶積菩薩、寶杖菩薩、越三界菩薩、毘摩跋羅菩薩、香象菩薩、大香象菩薩、師子吼王菩薩、師子遊戲世菩薩、師子奮迅菩薩、師子精進菩薩、勇銳力菩薩、師子威猛伏菩薩、莊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是諸菩薩,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惔怕,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曉了、分別性相真實,有無長短,明現顯白;又能善知諸根性欲,以陀羅尼無礙辯才,請佛轉法輪,隨順能轉,微渧先墮,以淹欲塵,開涅槃門,扇解脫風,除世熱惱,致法清涼,次降甚深十二因緣,用灑無明老病死等,猛盛熾然苦聚日光。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布善種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發菩提萌,智慧日月,方便時節,扶踈增長大乘事業,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住快樂微妙真實。無量大悲救苦眾生,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處處為眾作大導師;能為生盲而作眼目,聾劓啞者作耳鼻舌,諸根毀缺能令具足,顛狂荒亂作大正念;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師子勇猛威伏眾獸,難可沮壞。遊戲菩薩諸波羅蜜,於如來地堅固不動,安住願力,廣淨佛國,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菩薩摩訶薩,皆有如是不思議功德。

其比丘名曰:大智舍利弗、神通目揵連、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彌多羅尼子富樓那、阿若憍陳如等,天眼阿那律、持律憂波離、侍者阿難、佛子羅云、憂波難陀、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阿周陀、莎伽陀、頭陀大迦葉、憂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如是等比丘萬二千人,皆阿羅漢,盡諸結漏,無復縛著,真正解脫。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