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世尊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言:『...「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大正藏第13冊No.0404)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謚大鑑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6)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如來境界寶莊嚴道場。而此道場皆是如來之所加持。積集廣大福德資糧。大行等流之所成就。是諸菩薩所住宮殿。演說無邊甚深法處。亦是如來遊戲神通無礙智境。能生廣大善巧念慧。入無所有智所行處。盡未來世稱讚無量殊勝功德。世尊現證一切諸法。平等自在善轉無上清淨法輪善能調伏諸弟子眾。善達一切有情意樂。善知一切諸根彼岸。善斷一切煩惱結習。於諸佛事任運施作無有休息與大苾芻眾六百萬人俱。此諸苾芻皆是如來法王之子。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已斷一切煩惱結縛。善說一切甚深佛法。復能通達於無相法。端嚴殊特具足威儀。為大福田增長之處。善住如來之所教令。

復有菩薩摩訶薩眾。從諸佛剎而來集會。其數無量不可思議不可譬喻不可言說。此諸菩薩於剎那頃。遊戲無邊諸佛世界。供養奉事一切如來。勸請說法聞法不厭。常恒成熟一切有情。善巧方便能到第一清淨彼岸。住無礙解超越種種分別戲論。位皆隣近一切智智。其名曰電天菩薩戰勝菩薩。遍照菩薩勇健菩薩。摧疑菩薩奮迅菩薩。觀察眼菩薩常舒手菩薩。與如是等上首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世尊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大集會甚深法時。一切大眾處在虛空住寶樓閣。而此樓閣莊嚴殊勝。猶如大莊嚴世界中一寶莊嚴佛土。諸菩薩眾所住樓閣無有異也。是諸大眾各各相見皆坐其中。時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色像。蘇迷盧山輪圍山。大輪圍山贍部洲等。聚落城邑江河泉流。陂池大海叢林草木。一切地居所有宮殿。悉皆隱蔽而不復現。欲色空居乃至有頂。諸天宮殿及諸有情。形色之類亦悉不現。猶如劫燒火災之後。大地焚爇唯有虛空。中無一色為眼所見。此亦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中。無一色相為諸有情眼所覩見。唯除此寶莊嚴道場聲聞菩薩。諸天龍藥叉乾闥婆等。一切眾會所有色像了然顯現。又此道場有師子座自然涌出。其量高廣萬踰繕那。此師子座出淨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暎蔽日月釋梵護世。所有諸光皆不復現。佛坐其上時諸大眾。見此奇特勝妙相已。踊躍歡喜歎未曾有。互相謂言如是殊勝莊嚴樓閣善巧差別。假使我等住一劫壽說莫能盡。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出家緣經(大正藏第17 冊 No.0791)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1)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俱,千二百五十。是時難提優婆塞與五百優婆塞,出王舍城上耆闍崛山,往詣佛所,頭面禮足,長跪叉手問佛:「大德!願聞優婆塞五戒;毀犯正戒,有何惡事?」

佛答:「難提優婆塞!楚害生命有十惡事。何等十?現世常懷害心;後世毒心隆赫,恒被痛害;怨怨不息,人不喜見;思慮多惡,見者怖懼;眠不安寐;夢則惶怖;覺則驚悸;死時狂勃種短命栽;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人多病少命。是為十惡事。

「偷劫他財,有十惡事。何等十?貪餮深重,恒為眾疑;能興重惡,行則非時,動則非法;親友惡逆,賢良踈遠;敗戒果敢;常懼王伺,須財市命;種遺寶物;貧弊之業;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人,飢寒困苦,致財良難,雖獲少財,五事共之——王、賊、水、火及惡妻子;今乃藏埋,會亦當失。是為十惡事。

「邪婬有十惡事。何等十?常為其夫伺捕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敗軀身;不檢其妻,不守財賄;常為人疑,宗親不信;種業如是;門不貞潔;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設得為女,非獨一主,設得為男,馳騁邪婬,自失其妻。是十惡事。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師佛及藥師經簡介         (節錄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藥師佛(梵文:भैषज्यगुरु,Bhaiṣajyaguru)、藥師如來,是略稱;全名作:藥師琉璃光佛、藥師琉璃光如來。為佛教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徹以喻國土清靜無染。東方另一佛國曰「妙喜世界」,其佛為阿閦佛(不動如來)。

十二大願:

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記載,藥師佛在因地修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

一、自身光明照無邊界;

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三、令諸有情悉皆圓滿;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正藏第 14 冊 No.0450)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4)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銷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爾時,世尊讚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佛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大正藏第14冊No.0451)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於佛光內寺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7)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在樂音樹下。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其名曰曼殊室利菩薩.觀自在菩薩.慈氏菩薩.善現菩薩.大慧菩薩.明慧菩薩.山峯菩薩.辯峯菩薩.持妙高峯菩薩.不空超越菩薩.微妙音菩薩.常思惟菩薩.執金剛菩薩。如是等諸大菩薩而為上首。及諸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遶而為說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示教利喜皆令具足微妙行願趣大菩提。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今有無量人天大眾。為聽法故皆已雲集。惟佛世尊從初發意乃至於今所有無量塵沙數劫。諸佛剎土無不知見。願為我等及未來世像法眾生。慈悲演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國土莊嚴善巧方便差別之相。令諸聞者業障消除乃至菩提得不退轉。爾時世尊讚曼殊室利菩薩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愍念無量業障有情。種種疾病憂悲苦惱得安樂故。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國土莊嚴。此由如來威神之力令發斯問。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曼殊室利言。惟願為說。我等樂聞。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四弶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無勝。佛號善名稱吉祥王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世尊。有無量億眾不退菩薩之所圍遶。安住七寶勝妙莊嚴師子之座現在說法。曼殊室利。彼佛國土清淨嚴飾。縱廣正等百千踰繕那。以贍部金而為其地。平正柔軟氣如天香。無諸惡趣及女人名。亦無瓦礫沙石棘刺。寶樹行列花果滋繁。多有浴池皆以金銀真珠雜寶而為砌飾。曼殊室利。彼國菩薩皆於七寶蓮花化生。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皆當願生彼佛國土。曼殊室利。彼佛如來應正等覺。從初發心行菩薩道時。發八大願云何為八。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無上菩提時。若有眾生。為諸病苦逼切其身。熱病諸瘧蠱道厭魅起屍鬼等之所惱害。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病苦悉皆消滅。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放牛經 (大正藏第02冊No. 0123)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3)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佛告諸比丘:「有十一法,放牛兒不知放牛便宜,不曉養牛。何等十一?一者放牛兒不知色,二者不知相,三者不知摩刷,四者不知護瘡,五者不知作烟,六者不知擇道行,七者不知愛牛,八者不知何道渡水,九者不知逐好水草,十者[(殼-一)/牛]牛不遺殘,十一者不知分別養可用不可用。如是十一事,放牛兒不曉養護其牛者,牛終不滋息,日日有減。比丘!不知行十一事,如放牛兒者,終不成沙門,此法中終不種法律根栽,無有葉枝覆蔭;不行十一事強為沙門者,死墮三惡道。何等比丘十一行?比丘不知色,不知相應摩刷,不知摩刷應護瘡,不知護瘡應作烟,不知作烟,不知擇道行,不知愛牛,不知何道渡水,不知食處,不知敬長老。

「比丘!云何不知色?比丘!不知四大,不知四大所造色,比丘!如是不知。比丘!云何不知相?比丘!不知癡因緣相、不知黠因緣相。云何不知癡因緣相?比丘!不知黑緣,不知白緣,不知黑白緣。云何不知黠相?不知黑緣,不知白緣,不知白黑緣。比丘!如是不知相。比丘!云何應摩刷而不摩刷?比丘!設欲心發便樂著,不捨、不忘、不斷絕,起愚癡貪慳及餘惡心,盡懷不吐捨。如是,比丘!應摩刷而不摩刷也。比丘!云何應護瘡而不護瘡?比丘!見色起想、聞聲愛著,思想形體不知為惡,不護眼根、耳、鼻、舌、身、心,盡馳外塵而不能護。如是,比丘!應護瘡而不護瘡。云何,比丘!應作烟而不作烟?比丘!所學聞不知為人說。如是,比丘!應起烟而不起烟。云何,比丘!不知擇道行?比丘!不入直道行,行於非道。云何行非道?比丘!入婬女里及酒會博戲處。如是,比丘!為不知行道。云何比丘不知愛?比丘!講說法寶時,不至心愛樂聽。如是,比丘!為不知愛。云何,比丘!不知渡水?比丘!不知四諦。何等四諦?比丘!不知苦諦、苦習諦、苦盡諦、苦盡道諦。如是,比丘!為不知渡水。云何,比丘!不知食處?比丘!不知四意止。何等四意止?比丘!不知內觀身、外觀身、內外觀身,不知內觀痛、外觀痛、內外觀痛,不知內觀意、外觀意、內外觀意,不知內觀法、外觀法、內外觀法。如是,比丘!為不知食處。云何,比丘!不知食不盡?比丘!設為國王長者清信士女請食,設種種餚饌至心進上,比丘不知齊限,食已有餘復欲持歸。如是,比丘!為不知食不盡。云何,比丘!不知敬長老?比丘!恭敬供養之云何不知?設有長老比丘,久習道德學問廣博,小比丘不至心禮敬,見之不起不為避坐,輕慢調戲不以善心待。如是,比丘!不知敬長老。其有比丘,不知行十一法,於吾法中不應為沙門,不種法律根栽,無枝葉覆蔭皆自朽壞,不如還為白衣。若強為沙門者必入三惡道。

「比丘!知放牛兒十一行養護,其能使滋息。云何十一?此放牛兒為:知色,知相,摩刷,護瘡,起烟,擇道,渡水,愛牛,逐水草,[(殼-一)/牛]知遺殘齊限多少,分別牛好惡,養視可用者。如是放牛者,便能養護增益其牛。」

佛於是頌曰: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大正藏第12冊)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Rev.1.16)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聲聞眾望所識大阿羅漢,其名曰:尊者舍利子、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阿泥律陀,如是等諸大聲聞而為上首。復與無量菩薩摩訶薩俱,一切皆住不退轉位,無量功德眾所莊嚴,其名曰:妙吉祥菩薩、無能勝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如是等諸大菩薩而為上首。復有帝釋、大梵天王、堪忍界主、護世四王,如是上首百千俱胝那庾多數諸天子眾,及餘世間無量天、人、阿素洛等,為聞法故,俱來會坐。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

「汝今知不?於是西方,去此世界過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極樂。其中世尊名無量壽及無量光,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圓滿,今現在彼安隱住持,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

「又,舍利子!何因何緣,彼佛世界名為極樂?舍利子!由彼界中諸有情類,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薩生地經 (大正藏第14冊)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節錄自:CBETA 電子佛典 V1.10)

 聞如是:

 一時佛遊於迦維羅衛國釋氏精廬,尼拘類樹下坐,與五百比丘眾俱。

 是時,城中有釋種長者子,名差摩竭,行詣佛所,稽首畢,一面坐,叉手白佛言:「菩薩何行,疾得無上正真之道,普具三十二相,從一佛國到一佛國,臨壽終時其心不亂,所生不墮八難之處,常知去來之事,悉成諸法周滿達事,知一切法無所罣礙,信解空行,得不起法忍,恒以至心欲作沙門,未曾犯戒,不樂居處?」 

佛言:「大哉!差摩竭!乃問菩薩之行,忍辱為本,以立忍力乃疾得佛。忍有四事,何等為四?一曰、若罵詈者默而不報;二曰、若撾捶者受而不挍;三曰、若瞋恚者慈心向之;四曰、若輕毀者不念其惡。」 

佛時頌曰: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布施經 (大正藏第16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詔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1)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說布施法。有三十七種: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當得離眾嫉妬,人所崇敬;

二、依時施,得三業清淨,四時安隱;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雜譬喻經 (大正藏第04冊)                         吳天竺三藏康僧會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22)

舊雜譬喻經卷上

(一)

昔無數世有一商人,號曰薩薄,時適他國賣齎貨,所止近住佛弟子家。佛弟子家時作大福,安施高座眾僧說法講論罪福,善惡由心身口所行,及四諦非常苦空之法。遠道賈人時來寄聽,心解信樂便受五戒,白優婆塞,上座以法勸樂之,言:「善男子!護身口心十善具者,戒有五神,五戒有二十五神,現世衛護令無枉橫,後世自致無為大道。」賈人聞法重喜無量,後還本國,國中都無佛法,便欲宣化恐無受者,以所受法教化父母兄弟妻子及諸中外,皆便奉法。去賈人土千里有國,民多豐樂寶物饒好,二國否塞絕不復通百餘年中,所以故有閱叉居其道中,得人便噉前後無數,是故斷絕無往來者。賈人自念:「吾奉佛戒,如經所道,及有二十五神見助不疑,聽彼鬼唯一人耳,吾往伏之必獲也。」時有同賈五百餘人,便語眾人:「吾有異力能降伏鬼,汝等能行詣彼者,不及有大利。」眾人自共議:「二國不通從來大久,若得達者所得不訾,便相可適進道而去。」來至中路見鬼食處,人骸骨髮狼籍滿地,薩薄自念:「鬼神前後所可食人今證驗現,我死職當,恐此眾人。」便語眾輩:「汝等住此吾欲獨進,得勝鬼者當還相迎,不得來者知為遇害,便各還退勿復進也。」於是獨前,方行數里,逢見鬼來,正心念佛志定不懼。鬼到問曰:「卿是何人?」答曰:「吾是通道導師也。」鬼大笑曰:「汝聞我名不?而欲通道。」薩薄曰:「知汝在此故來相求,當與卿鬪,若卿勝者便可食我,若我得勝,通萬姓道,益天下利矣。」鬼言:「誰應先下手乎?」賈人言:「吾來相求,故應先下。」鬼聽可之。以右手扠之,手入鬼腹堅不可出,左手復打亦入,如是兩脚及頭都入鬼中不能復動。於是閱叉即以頌而問曰:

「手足及與頭,  五事雖絆羇,  但當前就死,  跳踉復何為?」

「手足及與頭,  五事雖被繫,  執心如金剛,  終不為汝擘。」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譬喻經 (大正藏第04冊)                                    比丘道略集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3)

雀離寺師將沙彌下喻 聖王生九百九十九子喻 兄弟二人共為沙門喻 伎兒作種種伎喻 比丘被擯喻 目連與弟子下耆闍崛山喻 喜根喻 木師畫師喻 大迦葉婦因緣喻 兄好禪弟好多聞喻 羅云珠喻 龍昇天喻 於僧淨地大行喻 與貴人蹋唾喻 佛與弟子入舍衛乞食喻 醫師治王病喻 惡雨喻 阿修羅因緣喻 王子入山喻 鹿林喻 尸利求多喻 從婆羅門乞食喻 田舍人喻 呪龍喻 石當道喻 虵頭尾共諍喻 捕鳥師喻 五百力士為沙門喻 三堅要喻 賣酪自存喻 五百賈客入海求寶喻 劫盡燒因緣喻 貴人為比丘尼因緣喻 草木皆可為藥喻 屠兒喻 王好布施喻 龍藏水喻 聖王得輪因緣喻 梵王長壽喻

(一)

昔雀離寺,有一長老比丘得羅漢道,將一沙彌時復來下入城遊觀,衣鉢大重,令沙彌擔隨從其後。沙彌道中便作是念:「人生世間無不受苦,欲免此苦當與何等道?」作是思惟:「佛常讚歎菩薩為勝,我今當發菩薩心。」適作是念,其師即以知他心通照其所念,語沙彌言:「持衣鉢來。」沙彌持衣鉢授與其師,師語沙彌:「汝在前行。」沙彌適在前行,復作是念:「菩薩之道甚大勤苦,求頭與頭求眼與眼,此事極難非我所辦,不如早取羅漢疾得離苦。」師復知其所念,語沙彌言:「汝擔衣鉢還從我後。」如是三反,沙彌怪愕不知何意。前至所止處,叉手白師請問其意。其師答曰:「汝於菩薩道三進故,我亦三反推汝在前;汝心三退故推汝在後。所以爾者,發菩薩心,其功德勝滿三千世界成就羅漢故也。」

(二)

昔有轉輪聖王,先生九百九十九子,皆悉成大端正殊好,聰明黠慧兼有身力,或有具二十八相者,或具三十相者,或具三十一相者。末後一子始入母胎,處于惡露不淨之間。時有八部大力鬼神,鼓樂絃歌侍衛其母,王亦宣勅左右令具供養,種種嚴飾參倍於常。時人白王曰:「王先諸子,今皆成大,智慧聰徹身相殊妙,王心平然未常欣慶。今此一子始處母胎,有何奇特供給異常耶?」時王答曰:「吾大子等雖才美過人,未有堪任登大位者,吾末後子若生長大,必當堪任嗣大位也。」時聖王者喻如佛也,諸大子者喻如下二乘也,末後處子喻菩薩也。言菩薩雖雜塵垢,但能發大意者,必為諸佛所念,天龍鬼神皆興敬愛之也。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譬喻經 (大正藏第04冊)                              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9)

雜譬喻經卷上

(一)

菩薩度人,譬若巧乳母養子,有四事:一者洗浴使淨、二者乳哺令飽、三者臥寐安穩、四者抱持出入恒使歡喜。以此四事長養其子令得成就。菩薩亦復如是,有四事育養眾生:一者以正法洗浴心垢、二者以經法飲食使飽、三者禪定三昧隨時興立、四者以四恩饒益一切恒令歡喜。以此四事勸誨一切,長育眾生使得至道。

(二)

世間有二知識,常與人為因緣,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謂二知識?一者惡知識、二者善知識。譬如賊師造惡逆,殺害君父破亂天下,眾生被毒殃無不加,與之從事令人得大罪。如釋迦文菩薩發意求道救護眾生,四等四恩接護一切,三界五道靡不蒙度也!所謂善知識與之從事,令人得大福。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譬喻經 (大正藏第04冊)                         後漢月支沙門支婁迦讖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6)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和上告白:「已得頻來,二果未通。」問之:「已得頻來,礙何等事不至真人?」答曰:「欲覩彌勒佛時三會二百八十億人得真人時,及諸菩薩不可限載。彌勒如來巨身至尊長百六十丈,其土人民皆桃華色,人民皆壽八萬四千歲,土地平正衣食自然,閻浮土地廣長各三十萬里,意欲見此,不取真人。彌勒佛時二尊弟子:一曰雜施,二曰數數,復欲見之,知何如我?」弟子復問:「從何聞此?」和上答曰:「從佛經聞。」弟子白曰:「生死勤苦,彌勒設有異法當往待之乎?」答曰:「無異,六度四等四恩四諦寧有異乎?」答曰:「不也。設使一等彼此無異,何為復待?今受佛恩反歸彌勒,亦可取度不須待彼。」和上言:「止!卿且出去,吾當思惟。」弟子適出未到戶外,已成真人。弟子還曰:「何乎?」師曰:「已成真人。」弟子禮曰:「咄叱之頃已成果證。」

(二)

昔有比丘得定意時,野火燒不燒,人見之謂是鬼,便斫之,刀折不入,用心一故不入,柔軟故不燒。有人得定者,弟子呼之飯不覺,因前牽其臂,臂申長丈餘,弟子怖便取結之,意恐結不可復解之。師禪寤,苦臂痛,問弟子,白如是。師言:「汝不解寤我,折我臂,人得定意柔軟如綿,在母腹中亦爾。」

(三)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悲經 (大正藏第12冊)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26)

大悲經卷第一

梵天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羅雙樹間。爾時,世尊臨般涅槃,告慧命阿難言:「汝可於娑羅雙樹間安置敷具,如師子王右脇臥法,吾今後夜當般涅槃。阿難!我已究竟涅槃,斷除一切有為言說。我已作佛事、已說甘露——無有窟宅、寂滅定甚深微妙,難見、難覺、難可測量——明智所知諸賢聖法。我已三轉無上法輪,若有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以世共法無能轉者。我已擊法鼓、吹法蠡、建法幢、置法船、作法橋、降法雨。我已光照三千大千世界,滅除大闇,開示眾生,解脫正道,充益天人,所應度者皆悉已度。我已降伏一切外道及諸異論、動魔宮殿、摧魔勢力。大師子吼作諸佛事,建丈夫業,滿本誓願,護持法眼,教大聲聞,授菩薩記,為於未來佛眼不斷故。阿難!我今於後更無所作,唯般涅槃。」

爾時,阿難聞是語已,為憂箭所射,極大愁惱,悲泣流淚白佛言:「世尊!婆伽婆!涅槃太速。修伽陀!涅槃太速。世間眼滅、世間孤獨、世間無救,無有導師。」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童子三昧經 (大正藏第12冊)          隋北印度健陀羅國三藏闍那崛多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5)

四童子三昧經卷上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俱尸那國力士居地娑羅林所二雙樹間。爾時,如來思惟:「今日涅槃時到,應當取滅。」

長老阿難即於其夜欻得惡夢,驚怖憂惱,馳向佛所,愁慘合掌,瞻仰世尊,目不暫捨。

爾時,佛告長老阿難:「瞿曇彌子!何故如是熟視於我,眼不暫瞬?」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大般泥洹經 (大正藏第12冊)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31)

佛說大般泥洹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夷城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堅固林雙樹間,與八百億比丘前後圍繞。二月十五日臨般泥洹,時諸眾生各各悅樂,自計清淨無疑厭想,忽自覺悟:「今日如來.應供.等正覺,哀愍世間覆護世間為世間歸,等觀眾生如視一子,恬淡寂滅大牟尼尊,告諸眾生今當滅度,諸有疑難皆應來問,為最後問。」如是覺已各懷憂慼。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青黃赤白頗梨紅色,明耀殊特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一切佛土,六趣眾生其蒙光者,罪垢諸惱皆悉除滅,咸皆悲慟淚下如雨,更相謂言:「怪哉仁者世間虛空,怪哉仁者眾生福盡,怪哉仁者苦法增長,如來不久當般泥洹;一何駃哉世間虛空,一何駃哉世間眼滅,我等當共疾往詣佛禮拜供養,勸請世尊不般泥洹,住壽一劫若過一劫,若佛泥洹誰為我等親善慈導?誰為我等救諸厄難?是故仁等,有所不了當詣如來諮決所疑。」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 (大正藏第12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22)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卷上

哀泣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遊鳩夷那竭國雙樹間力士所生處。時佛欲般泥洹。告賢者阿難言。多陀竭出於山間。般泥洹時本瑞云何。如今日寧見聞叢樹間感應不乎。答吾所問。爾時阿難以偈答佛言。

 願聽我所夢 其色近可怪 憶夜之所見 心竊為危懼

 夢此閻浮提 有樹生甚奇 七寶雜校成 花實常豐茂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大正藏第12冊)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5)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殖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曆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呪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嫚,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苞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稸積,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犯。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崖畔不可制也,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墜於坑陷,如被劫害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縱逸;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坑,譬如狂象無鈎,猿猴得樹騰躍跳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其心。

「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如蜂採花,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比丘亦爾,受人供養取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驚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也。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當來變經 (大正藏第12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12)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將來之世,當有比丘,因有一法不從法化,令法毀滅,不得長益。何謂為一?不護禁戒,不能守心,不修智慧,放逸其意,唯求善名不順道教,不肯勤慕度世之業。是為一事,令法毀滅。」

佛告比丘:「復有二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二?一、不護禁戒,不攝其心,不修智慧,畜妻養子放心恣意,賈作治生以共相活。二、伴黨相著憎奉法者,欲令陷墮故為言義,謂之諛諂;內犯惡行外佯清白。是為二事,令法毀滅。」

佛告諸比丘:「復有三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三?一、既不護禁戒,不能攝心,不修智慧。二、自讀文字不識句逗,以上著下、以下著上,頭尾顛倒,不能解了義之所歸,自以為是。三、明者呵之不從其教,反懷瞋恨,謂相嫉妬。識義者少,多不別理咸云為是。是為三事,令法毀滅。」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 (大正藏第19冊) 

                            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節錄自:CBETA電子佛典 V1.8)

爾時毘盧遮那如來。於大三摩地門大精舍。與大比丘眾八萬九千人俱。皆是大阿羅漢。慧善具足所作皆辦。其名曰神力智辨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神通自在王菩薩淨光無垢陀羅尼菩薩。大力普聞菩薩大莊嚴力菩薩。無量光菩薩慧善慧普光王菩薩。如是等大菩薩聲聞大眾。往詣佛所白言世尊。無量壽國在九品淨識三摩地。是即諸佛境界如來所居。三世諸佛從是成正覺。具足三明增長福慧。其九品境界。上品上生真色地。上品中生無垢地。上品下生離垢地。中品上生善覺地。中品中生明力地中品下生無漏地。下品上生真覺地。下品中生賢覺地。下品下生樂門地。是名曰九品淨識真如境。是內坐十二大曼陀羅大圓鏡智寶像。其名曰一切三達無量光佛。遍覺三明無邊光佛。智道三明無礙光佛。六真理智三明無對光佛。色善三明光炎王光佛。一覺三明清淨光佛。普門三明歡喜光佛。入慧三明智慧光佛。光色三明不斷光佛。明達三明難思光佛。五德三明無稱光佛。智力三明超日月光佛。如是諸佛如來是真色具足。一切三世如來悲相所依。若有眾生欲往生如是九品淨土。奉視十二圓妙。日夜三時稱如是九品淨土名。讚十二光佛號。即永出三界火宅。定生真如。離有漏永入無漏。若人欲入如是三摩地境。具足佛慧淨心潔身。觀念大三摩耶實相真言。呪曰。

唵阿密[口*栗]哆帝濟伽藍吽

善男子如是真言梵呪。此坐一切十方三世諸佛如來究竟理智。十二空願根本。若我弟子欲利樂三界饒益人天。書寫此經受持讀誦者增長福樂。增益智慧辨才增長壽命色力。消除業障消滅萬病。增長悲愛無不具足色善。何況至心書寫讀誦者。度三世無生變三界火宅。所誦得往生極樂界會九品淨土。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九品往生阿彌陀經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